为落实响应深圳市政府对贵州省的对口援助工作,新潮公司在贵州民间助学促进会的帮助下,于2011年伊始便着手开启了对贵州省纳雍县联益小学的助学援建项目。作为国内专业的酒柜和酒窖品牌领导者,新潮公司一直肩负着社会公益推广责任,并成立新潮公益基金重点扶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,希望孩子们能够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。
去年年初,在一次驴友活动里,新潮公司创办人苗轲先生偶然获知了“贵州民间助学促进会”这一民间慈善组织的信息,此后经多方核实与实地考察,苗轲先生决定携手贵州民间助学促进会,以新潮公司的名义启动“新潮成就梦想”完梦公益项目计划,在贵州纳雍县教育局的监督下援建联益小学教学设施,项目斥资13.5万。
今年4月14日,新潮公司CEO苗轲带领“新潮”志愿者,联合贵阳市、毕节市、纳雍县的多名热心人士,在纳雍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的有关领导陪同下再次走访了联益小学。山峦满目,鲜有公路,寨子里没有围墙的观念,因为户舍就零落分布在山腰与山坳里,小汽车在凹凸狭窄的山路上蹒跚爬行了将近3小时,才终于窥见这错落在山间的小县——纳雍县,而那所谓的小学,实际上的教学点,则建在一块相对平坦的空地上,青山为傍,田舍为邻。从联谊村去往小寨村的路上,我们同路者告诉我说:“你是比较幸运的,去年这个地方政府才出资修了这条路。”
纳雍县位于毕节市山区,耕种条件恶劣,生产力水平低,当地居民平均年收入不足2000,而且在传统生育观的影响下,村里孩子较多。由于村中的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,所以只留下了老弱妇孺,孩子们的教育更是无人关注。联益小学目前在读学生就有207人,仅开设学前班至小学四年级课程。代课老师5人,由村中稍微认字的村民自发担任,唯独的一位公办教师,也是今年年初才招到的。过去,村里仅有教室3间,其中两间是租用的民房,20平米的房子内坐满了90多个学生,教室内条件恶劣,墙体剥落,窗口破损,平日上课时,孩子们得4、5个人挤在一张桌子上,共用一套课本,教学资源严重匮乏。
村民对贫困的态度更多是习惯与麻木,别说村里的孩子,有时连村民也很不理解我们修建教室的行为,在他们看来挤挤有什么关系,没有窗户又有什么关系,在一个连个人基本卫生观念都还没普及的地方,你可以想象推广读书教育的艰辛。所以在签订的援建合同里,我们有一条明确规定‘所建校舍不能挪作他用’,就是怕被用作养鸡养鸭了。
此外,并非付出就能收获感激,很多时候面对的可能是排斥与猜疑。这些问题在纳雍县联益小学的援建过程中尤为明显,因为那里不仅仅是一个贫困山区,还是一个少数民族集居的寨子,当地部分居民为小发苗族(苗族的一个分支),部分观念及传统与汉族并不一致,所以在资助的同时更要考虑当地的风俗习惯,尊重本土文化。
针对这种情况,我们首先与当地的贵州民间助学促进会取得联系,在他们的帮助下与当地的常驻志愿者进行深入交流,以求更好地了解村民需求,给予所需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香港的义工——英姐。自04年开始服务至今,她辞掉了工作,抛下了优质的生活,只身投入贵州的扶贫行动。早年缺乏安稳的休息地方,英姐常常睡在屋顶上,用玉米杆铺地,但她一直未有放弃,而是帮助更多失学孩子重返校园。在她的个人精神影响下,更多志愿者投入到了当地的教育援建。
此次为新潮公司对联益小学的前期资助,主要为该教学点兴建三间钢筋水泥结构的教室。今年四月,教室经过多方验收投入使用,孩子们也终于能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读书的乐趣。更可喜的是,在新潮公司的影响下,更多热心人士了解到联益小学孩子们的现状。因此,来自湖南、贵阳、毕节市的多名志愿者自发捐赠了两台办公电脑,一批书架、图书、课本、文体用具等。这些善举均获得社会和贵州当地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,各方更希望藉此捐赠,让更多的有心人士了解纳雍,奉献爱心。
更多内容链接:http://www.sicao.cn/viewnews.aspx?id=242
黔中早报:http://epaper.qbnews.cn/html/2012-4-17/17639_29617.html
贵州都市报:http://gzdsb.gog.com.cn/system/2012/04/18/011418439.shtml
相关视频敬请关注: 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zk0Mjc1MjQ0.html